通訊員 莊妍 劉海霞 揚州發布記者 李曉明
8月25日是我國第六個“全國殘疾預防日”。揚州市婦幼保健院專家提醒,如果發現寶寶存在3個月不會抬頭、8個月不會坐,18個月不會走等發育異常,就要特別注意了。
2006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表明,我國約有8500萬殘疾人,其中0-6歲殘疾兒童約167.8萬,約占總數的2.0%;每年新增0-6歲殘疾兒童約19.9萬,這是一個龐大并令人揪心的數字。
兒童殘疾包括言語、肢體、智力、精神、視力、聽力等,在兒童殘疾預防中最重要的就是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干預。而實際上,如果家長及時發現嬰兒及兒童早期的發育異常,及時就診、及時采取治療康復措施,大多數殘疾可以避免。據統計,市婦幼保健院已成功診治數千名發育異常兒童,避免了數百例殘疾的發生。
目前,針對這部分群體,國際通行的三級預防措施。第一級預防:預防疾病和致殘性傷害的發生。通過婚前和優生優育咨詢,加強孕期保健、遠離有害物質及藥物不良影響、定期產檢、新生兒疾病篩查、免疫接種、嬰幼兒期定期體檢、合理喂養、安全防護等措施實現。
第二級預防:防止疾病和傷害導致殘疾。通過早期篩查、定期檢查、控制危險因素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、早期康復等措施實現。如孕期存在高危因素或新生兒有窒息、顱內出血、感染等情況,則嬰幼兒應定期進行正規體檢及發育評估,及早發現異常,盡早康復訓練,避免殘疾發生。第三級預防:防止殘疾發生后出現更嚴重的殘障。通過康復訓練、輔助器具使用等措施實現。
相關鏈接:當家長發現孩子存在以上發育異常時,應盡早至醫院就診,通過兒童康復醫生的評估及臨床觀察,制定科學的康復計劃。
1、3個月不會抬頭、逗引時不發音或不會笑、不注視人臉、對很大聲音沒有反應;
2、6個月不能扶坐、不會伸手抓物、發音少、不會笑出聲;
3、8個月不會獨坐、不會區分生人和熟人、聽到聲音無應答;
4、12個月不能扶物站立、不會用拇指食指對捏小物品、叫名字無反應、不會揮手再見;
5、18個月不會獨走、與人無目光對視、不會按要求指人或物品、不會有意識叫人;
6、2歲不會跑、無有意義的語言;
7、2歲半不會說2—3個字短語、興趣單一、刻板,走路經常摔倒;
8、3歲不會雙腳跳、不能與其他兒童交流、游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