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9日,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議強調,要堅持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、結果導向,深入推進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,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,讓國企敢干、民企敢闖、外企敢投。
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,營商環境優,企業發展好。猶如一顆種子生根發芽、開花結果需要好的土壤條件、精心培育一樣,企業的發展同樣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。多年來,江蘇之所以經濟發達,與擁有良好營商環境密切相關。但是,營商環境只有更好、沒有最好,需要為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持續“培土施肥”。
突出“一流”兩字,堅持高標定位。"水深則魚悅,城強則賈興"。當今世界,無論是國與國之間經濟較量,還是地區、城市之間的經濟賽跑,一定程度上就是營商環境的比拼,營商環境日益成為發展核心競爭力。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這道必答題、這堂必修課,江蘇十年磨一劍,《江蘇省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》,《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》等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,并且年年有“新花樣”。十年來,江蘇累計取消下放調整行政權力事項1344項,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精簡76%,累計吸引外資超2400億美元,世界500強企業中已經有392家投資落戶江蘇。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,持續深化改革攻堅,才能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。
突出“優化”兩字,堅持問題導向。優化營商環境,問題就是沖鋒號,就是責任書。江蘇的營商環境在全國已處于領先地位,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,與“爭當表率、爭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的使命要求相比,仍有較大的完善空間。正如此次會議所指出的那樣,要“圍繞創新所需、發展所需,著力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痛點堵點難點,及時為受疫情影響企業‘雪中送炭’”。同時,應該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、整體性、協同性,著力解決“碎片化”和“單兵突進”問題,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??傊?,只有善于找準問題、精細分析問題、系統解決問題,把“優化”的大文章做細做實,江蘇的營商環境必能更上一層樓。
突出“滿意”兩字,堅持用戶思維。“不要我覺得好,而要你覺得好”,這一流行語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同樣適用。要把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標尺,堅持結果導向,讓市場主體評判、用發展成果驗證。近年來,全省各地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,采取舉辦企業家座談會、早茶會等形式主動傾聽意見、尋求反饋,邀請各類市場主體對營商環境“打分”。只有堅持用戶思維,持續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機制、創新評價方法、優化評價指標,更好推動營商環境建設,才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江蘇如魚得水、如鳥歸林,生機勃勃、蒸蒸日上。
營商環境好不好,企業會用“腳”去投票。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議精神,把各項措施優化、細化、實化,為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持續“培土施肥”,必能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?。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32px;">一冰/文)